2月16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!
我校老校长李鸿民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!
李鸿民同志,88岁,离休干部,曾任徐州市政协副主席。离休25年来,始终牢记党的宗旨,保持共产党员本色,关心支持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,发挥优势,积极参政议政,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、做好事,是我市离退休干部的优秀代表,2018年底被徐州市委老干部局评为徐州市“最美老干部”。
作为一名离休老党员,李鸿民同志对党始终无限赤诚,党性观念和组织观念丝毫不减。他深知一个党员要保持思想上不退步,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,就要不懈的学习。党的十九大以来,他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,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,深刻领会党在新时期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,对于党报党刊,他是天天必看,篇篇必读。在党支部活动时,他坚持把自己的所学所感以及在家乡所见所闻讲给老干部老党员听,并和他们一起学习交流相互讨论。这些点点滴滴都看在老同志眼中,一次又一次感染和打动着周围的老同志,支部党员的学习热情也日益高涨。
李鸿民同志常说,参加一些会议和活动,不仅是对组织的尊重,也是对自己的尊重,是党性的表现。因此,市委、市政府、市政协组织开展的相关会议及活动,他都积极参加,一直关心、关注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,充分贡献余热。多年来,他经常赴县(市)区调研视察,深入到群众中去,倾听基层老百姓的心声,切实当好方针政策的宣传员、社情民意的信息员、改革发展的监督员,为当地加速发展、加快转型、推动跨越积极呼吁、献计出力。他还注重坚持传播党的声音,把党的好政策宣传给周围的群众,对错误观点、奇谈怪论乃至歪曲造谣给予有力批判,切实传递了正能量。
离休以后,李鸿民同志一如既往地关心家乡发展、情系家乡建设。丰县小李寨村因为没有公路,学生上学、农副产品运输十分不便,他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,主动协调市县交通部门,终于获得上级拨款16万元。修路施工期间,他在老家住了52天,参与规划、监督施工。路修好了,自己却累病了,群众们纷纷说:李老修的是路,凝聚的是人心!
他常年致力于家乡文化教育事业,为调动家乡学子们的学习积极性,他动员旅台同乡捐资十余万元,建立黄楼中学优秀学生奖学金。同时,为提高学校知名度,增强文化氛围,他再次协调旅台同乡,出资数万元,建设了艺术碑廊,刻制我国古今书法名家优秀作品40余方,让师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。
他注重用革命传统教育下一代,充分挖掘本地抗战历史资源。作为侵华日军大王楼村大屠杀的亲历者,他对健在的幸存者逐一核查取证,查清事实真相,亲自撰文刻碑,立于广场之中,目前该处已经成为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李鸿民同志始终认为,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,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,作为离休老同志,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,是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他离休后担任徐州市史志学会会长多年,积极撰写文史资料,先后出版了《家世说源》、《徐淮唱和集》、《黄楼忆语》《放眼望青山—交朋友往录》、《工作札记》等著作,为存史资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他不顾年老和病痛,用两年时间,在农村寻查挖掘古碑,取得丰硕成果,计有明万历年《得正碑》一方、《七公墓表》碑一方、民国督军李厚基《孝思碑》一方,其他墓碑三方,华表一对,多方筹资建立的状元碑园已经被评为省级文物。
程子书院是丰县教育史上的灿烂明珠,为复建书院,他多次向丰县县委、县政府报送书面方案,并带头捐款筹资,经过六年的努力,已完成大成殿、书香阁、仰圣门、石碑坊,东西配房各3间,院落5个,其它配房12间,巨型书法碑廊1座,现在的辉煌大殿和党史教育馆、廉政历史馆已对外开放。
他还热心并推动徐州书法事业发展,曾任两届市书协名誉主席,多次牵头举办大型书画展览。期间撰写的《我与标准草书》一文,先后被《书法报》《人民政协报》《澳门书法》杂志和台湾《文献》杂志等刊物转载。
前些年应市委组织部、市老干部局的邀请,他积极筹办宣武老年大学,即现在的第二老年大学。办学期间,克服多种困难,带领教职员工不计报酬,艰苦创业,探索前进,跨进了全省老年大学的先进行列。目前,第二老年大学已发展到113个班级,学员超过7000人,成为老有所教、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的重要阵地。
李鸿民同志甘于奉献、乐于付出,他和老伴出身农村,只有李老一人工资,生活并不富裕,平时省吃俭用,但面对需要帮助困难群众和亟需资助的家乡建设时,李老却出手“阔绰”,仅有的十余万积蓄,都捐给了家乡的学校和书院。他的老伴一辈子没工作、没医疗保险,生病拿药没有用过一次他的医保卡,也从未让子女利用自己的权力影响去享受特殊待遇,真正以清正廉洁的作风带出了良好的家风。
来源:金秋染彭城